永遠名譽會長 梁偉恩先生訪談

黃廣明筆錄

「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今年適逢成立一百周年誌慶,作為香港歷史最長的行業社團,眾多前輩為之付出了無數的辛勞和汗水。為展現他們敬業樂業、團結互助的精神,我們專訪了德高望重的永遠名譽會長梁偉恩先生,希望從其親歷的點點滴滴,讓年輕同業能對行業的方方面面和本會的發展歷史有所認識。

幸運入行

梁偉恩先生投身圖書文具行業已經七十年,梁先生說,自己能進入這一行,可謂是一種幸運。回首當年,四十年代中,香港剛從二戰淪陷中走出來,百廢待興,經濟蕭條,年輕的他在省港兩地四處謀職,都一事無成。徬徨之際,多虧母親引導和幫助喜愛閱讀的他嘗試在圖書文具業創業,於一九四六年開了半間文具店(另一半是別人的鞋店),二十出頭的他終於找到了奮鬥的方向。小店取名「前進書局」,源自「義勇軍進行曲」,頗具時代烙印。而在同一時代背景下,創建於一九二零年的「香港書業公會」經過日佔淪陷被迫停頓後,亦於一九四五年十月重新復會,租用中環嘉咸街48 號2 樓後座為會址。

艱苦經營 敬業樂業

五、六十年代,「香港書業公會」的會務日益發展,文具業由於與書籍業息息相關,聯繫密切,因此一九五七年改名為「香港書籍文具業公會」。六十年代初,中環會址因地方簡陋,不敷應用,當時一眾理監事率先捐助基金 , 訂購九龍文匯街文華樓8 號3 樓為永久會所,一九六六年三月落成,奠定了本會發展的基石。

「香港書籍文具業公會」為了服務業界, 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一九六三年開始創辦「圖書文具展覽會」。梁先生回憶說,展覽會一開始就廣受歡迎,出版商和文具商踴躍參與,一席難求,此後屆屆如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時展場設在香港大會堂,沒有電梯,每逢佈展,同業均需肩擔手抬,像螞蟻搬家似地把一箱箱沉重的展品運入會場。工友們汗流浹背的身影,至今歷歷在目,感人至深。

圖書文具業素來經營艱辛,只有克勤克儉,敬業樂業,才能維持生計,謀得發展。例如為了爭取多一點生意機會,不少同業即使在普天同慶的春節期間,也照常營業。早年梁先生的店舖附近有夜校,為了等學生放學後提供服務,營業時間一直開到晚上將近十一點。梁先生還提起五十年代的一件窘事,當時經營困難,缺乏資金入貨,店裏有的貨架已空空如也,為免影響形象,他想了一個辦法,將一張大地圖掛在貨架上,賣圖加障眼,一舉兩得。

在六、七十年代,行內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就是「書坐車,人走路」,其形象生動地道出了業界的秘辛與敬業。話說當年同業去出版社提貨後,由於沒有合適而便宜的交通工具運貨到尖沙咀渡輪碼頭,唯有將書放上租來的黃包車( 人力車) 上,人則追著車步行,雖烈日當頭,寒風撲面,也毫不懈怠。

團結互助, 情同手足

一九六八年,梁先生意識到文具業這一行應有更大發展空間,於是擴展文具批發,遂更名為「偉泰文具公司」,同年加入「香港書籍文具業公會」,並出任副監事長。時值香港社會風起雲湧、經濟風雨飄搖,不少會員生活捉襟見肘,子女較多者更面臨失學問題。理監事會急會員之所急,及時伸出援手,決定撥款成立會員子女助學金,後來又以書簿金和獎學金的形式,持續幫助有困難的會員。在困境中見真情,會員更加團結。此外,公會還經常組織文康、聚餐、旅行等活動,增加會員之間的聯繫,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梁先生介紹說,當年每次開完理監事會後,都會請厨到會,做頓便飯,彼此閒話家常,互相關心,情如一家。

成功四要素

梁先生回顧自己走過的道路,總結出四點心得體會,願與年輕朋友們分享,梁先生認為,事業要成功,一是要勤力,二是要節儉,三是要有小聰明(肯動腦筋),四是有點運氣。圖書文具業是文化和教育事業的一部分 ,是為大眾文化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服務,其重要意義是不容置疑的。但由於行業規模不大,獲得社會資源的機會少,因而是一個特別依靠自力更生的行業,吃苦耐勞、節儉辦事,可謂是對從業員的基本要求。由於經營不易,常受周遭環境因素的衝擊,因此需要多動腦筋,靈活應變,才能把握機遇。運氣則是指天時地利人和諸因素的配合。

梁先生滿懷感恩地表示,當年要不是母親指點正道,要不是創業初期得到行家賒助,要不是商會同仁們的相互扶持,自己也難有今天的事業。自己一生從事圖書文具業是一種幸運,無怨無悔。希望年輕朋友們熱愛本職,堅定信念,拼搏創新,相信一定能找到成功之路,成就一番事業,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