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小會一百年
永遠名譽會長 沈雪明
前言
百年一遇,謂之罕見;百年商會,堪稱傳奇。
香港開埠至今,歷經180 年,已經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蛻變成一個先進的國際大都會。香港不單是「東方之珠」,更是東西文化融滙的「活力之都」。多年來各行各業經歷不同年代的挑戰,互相激勵,蓬勃發展。不可或缺的文化事業,多年來默默耕耘,相濡以沫,攜手努力,貢獻香港。2020 年,「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慶祝百年會慶,正好見證了書籍行業與文具行業在香港的努力和貢獻。
「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原名為「香港書業公會」,成立於1920 年3 月2 日,至今經歷整整一百年。從當年我國處於推翻封建皇朝後,民國初立,政府不穩,軍閥割據的混亂時代,到日本伺機侵略,國人經歷八年抗戰及之後的國共內戰,直至新中國於1949 年成立,全國才得以稍作喘息,開始穩定下來。
從1920 年到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30 年裏,香港幸運地偏安一隅,從側面支援了國家的發展;之後的30 年又因為新中國必須從一窮二白的低起點逐步建設,同時處處受到外國的拑制,困難重重。
香港得利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及國際化的環境,成為中外的橋樑。因緣際會再加上華人傳統的勤奮,香港逐漸發展為一個經濟發達,充滿活力的國際化都市。它也從一個公認的文化沙漠,被深耕成一個兼容並蓄,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之都。
1 9 2 0 、1 9 3 0 、1 9 4 0 年代
1920 年的香港,人口大約60 萬,正在從一個漁港發展為一個轉口港。1923 年,孫中山在內地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並且在1924 年成立了黃埔軍校。可惜這個合作在1927 年破裂了,全國都欠缺了安定的生活環境。
20 年代的國際社會也不平靜,歐洲的法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波蘭、蘇聯等國家都有不同的戰事,美國則在1929 年發生了舉世震撼的華爾街股災。正是在這個動盪的年代,香港的書籍界先賢,於1920 年3 月2 日正式成立了「香港書業公會」(其後定每年3月1 日為建會紀念日),為書業公益而努力。公會的第一任理事長為荷里活道寶雲樓的楊若雲先生,會友尚有陳雨生先生等。公會設定期例會,以聯絡感情和溝通業務。其後有學者黃履卿先生編寫了《英語指南》一書,贈送給公會作為公會的出版物,以輔助經費。此外,尚有《香港衞生》全冊,供當時的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作為課本之用,頗有銷路;之後又印行單張《香港地圖》等出版物,以補助公會的經費。先賢為公益的努力,至今猶令人思慕。
1930 年,香港人口增長至85 萬,大部分由珠江三角洲一帶移居來港,出生於香港的人口只佔大概三分之一。
1930 年代的世界趨向更加激進的生活方式。歐美為經濟大蕭條而掙扎,極權的法西斯與納粹主義在歐洲,與軍國主義在日本,差不多同時間崛起。日本終於在1937 年展開全面侵華的戰爭,同年日軍侵佔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犯下人類史上最惡劣的暴行。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於1939 年爆發,席捲歐洲。
在戰火之下,中國大陸的經濟和建設幾乎全面崩潰,然而文化事業卻並未裹足,關心國事的文人不少,包括胡秋原、瞿秋白、魯迅、鄒韜奮、陶行知等;各個界別均人才輩出,書畫界有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建築界有梁思成、林徽音,演藝界有梅蘭芳、阮玲玉,學者有林語堂、費孝通、馮友蘭,作家有許地山、錢鍾書、巴金、張愛玲、沈從文、曹禺等。這些人物大都學貫中西,不少更緣牽香港,例如作家許地山曾任香港大學校長,小說家張愛玲也就讀港大,胡適則接受了香港大學頒授的榮譽法學博士,翻譯家戴望舒,教育家蔡元培等,都在香港渡過一段時日,為香港的文化事業添光。
1940 年,香港人口劇增至大約160 萬,其中從福建閩南來港的人甚多。
1940 年代的前半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紛亂,直至1945 年美國成功製造了原子彈,並且逼使日本投降而結束二戰。美國和蘇聯乘勢成為世界的兩大強國,因而導致冷戰,影響了隨後數十年的世界局勢。中國雖然屬於二戰的勝利方,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或賠償,更要經歷國共內戰,直至1949 年新中國成立。香港也未能免於戰火,自1941 年12 月開始,被日軍侵佔三年零八個月,在此淪陷期間,人民流離失所,一切盡皆破壞,公會的會務停頓,會員亦各散東西;所有文件均散失無存,以至本會戰前情況,均無從稽考,全靠老會友大觀書局的曹善佳先生憑記憶口述,才能存錄下來。
1945 年8 月香港重光,同業民生書局何澤芸先生出面重組公會,並於當年10 月10 日復會(其後定於每年10 月9 日為復會紀念),並且租用中環嘉咸街四十八號二樓後座為公會的會址,作為辦公之用。自此會員逐年增加,會務日漸興隆。
1 9 5 0 、1 9 6 0 、1 9 7 0 年代
1950 年,香港人口已達220 萬。人口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是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差距大,吸引了很多非法與合法移民進入香港。香港政府開始建造徙置區,紓緩住屋需求。
50 年代是美蘇分別代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大陣營冷戰的年代。雙方的衝突充分反映在1950 至53 年朝鮮半島的南北韓戰爭,與及1955年開始的越南戰爭,以至美蘇的太空競賽。1957 年,蘇聯率先發射了全球第一顆人造衛星,領先美國四個月,激起美國加劇科技上的投入。其他科技如半導體技術亦大躍進,家用電視機逐漸普及,顯著減少了看電影的觀眾,並且大大改變了一般人的生活習慣。
1950 年代的中國,無論工商農貿,全都百廢待興。但是新中國成立剛滿一年,便不得不再次投入戰爭。這次是支援朝鮮對抗南韓的戰事。南韓軍力不單是南韓軍方,還有以美國為首的16 國聯合國軍隊聯手參與。由於對手強勁,新中國的國力薄弱,加上西方國家敵視中國,對很多物資都加以封鎖,戰況艱鉅。
香港在韓戰期間,成了一個難得的窗戶,協助物資流轉;加上四、五十年代從上海南來的工業家帶來了機器、技術和資金,開始了初步的工業化,香港經濟因利乘便得以發展,書籍行業也趁勢與本地的經濟一起成長。1957 年的時候,公會考慮到本港文具同業與會內各會員均有聯繫,書籍與文具在業務上更是息息相關,因此經由理監事建議,復經同人大會通過,決定把公會更名為「香港書籍文具業公會」。
1960 年,香港人口300 萬,人均生產總值只有400 餘美元,屬於較低水平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人口增加也引至很多方面的供應不足。例如63 年因為嚴重亁旱,水塘儲水不足以應付,須要連續制約用水,全港要減至每四天只有四小時食水供應。「樓下閂水喉」的呼聲,成為當年香港的一道風景,很多港人至今仍然耳熟能詳。食水短缺的問題,直至東江水從內地接通香港,才終於解決了。
1960 年代的科技發展非同小可。1962 年,第一顆人造的通訊衛星升空;1964 年,卡式錄音帶問世;1967 年,世界第一台自動櫃員機在倫敦巴克萊銀行啟用;1969 年,人類首次脫離地心吸力,由美國阿波羅11 號太空船接載,登陸月球。同時,全球非殖民化運動已經開始。60 年代是世界上非殖民化急劇加速的時代,單單非洲就有三十多個新成立的獨立國家,意味著歐洲殖民帝國統治非洲大陸的結束。然而,這些新國家的崇高願望很快就消失了,許多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高層腐敗、獨裁,兼且內戰不斷。
內地則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後,又身陷越南戰爭,並且在1967 年開始席捲全國的文化大革命,中國進入了另一個經濟停滯期。
相反地,1960 年代可說是香港經濟的轉捩點。儘管受到中國大陸的文革風潮影響而發生了66 年與67 年的社會騷動,但香港經濟在局勢不穩中仍穩步成長,工業在出口需求下繼續擴張,使香港的製造業得以持續發展。香港的註冊工廠的數目,由1950 年代的3,000 家增至1960 年代的10,000 家,註冊外資公司的數目也由300 家增至500 家。由於香港經濟開始高速增長,市民的生活水平亦穩步上升,香港政府的財政在出口貿易增長的帶動下漸漸穩健,開始有能力開展建設公路、隧道及擴建機場等基建工程,同時籌劃發展新市鎮容納新增的人口。
自1960 年起,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開始推出廉租屋邨,包括長沙灣蘇屋邨、荃灣福來邨及牛池灣彩虹邨等等。這些廉租屋邨相比起1950年代的徙置區,大有改善,經已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
公會在60 年代的發展,也踏上另一台階。 1963 年,公會當任理事長齡記書店的區百齡先生首倡租用香港大會堂展覽廳,舉辦了突破性的第一屆圖書文具展覧會。大會堂剛於62 年落成開幕,是香港最佳展覽場所。圖書文具展覧十分成功,盛況空前,之後一直舉辦至90 年代。此外,公會的理監事會在1962 年建議籌建會所,並開始籌措資金。理事長大東書局的顧國華先生率先慷慨認捐,各理監事仝人也熱烈響應,並於1964 年訂購九龍文滙街文華樓三樓的一個單位,會址於1966 年落成啟用,奠定了公會發展的基石。除會務外,公會也為會員謀福利,1969年公會撥款設立會員子女助學金,補助家境困難、子女眾多的家庭。
1970 年,香港人口躍升至400 萬。為減低人口增長的速度,政府提出「兩個夠晒數」的口號,宣傳節育。
1970 年代是新中國在外交及國際地位上取得節節勝利的年代,也是巨星隕落的年代。1971 年中國展開乒乓外交,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聯合國和安理會的席位,成為中國在聯合國大會的唯一合法代表。72年基辛格陪同美國總統尼克遜破天荒訪華,開展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的道路。 1979 年1 月1 日中美終於正式建交,中美關係從此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中國叱咤風雲的領袖,毛澤東與蔣介石分別於1976 及75 年逝世。其他代表性人物,包括周恩來、彭德懷、董必武、朱德、林彪等皆歿於70 年代。而十年文化大革命,也終於在1976 年結束。77 年,鄧小平第三次復出,主導了始於78 年的平地一聲雷的經濟改革開放政策。
國際上也不平靜,73 年和79 年分別發生了石油危機和能源危機。1975 年,越南戰爭結束,香港竟然在70 年代至80 年代間,被迫接收了高達20 萬名越南船民,成為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大量船民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影響深遠,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延至2000 年才結束。聯合國難民專員公署欠下香港11.62 億港元的債項,久久未能歸還。
70 年代的香港正處於「麥理浩時代」,在相對穩定的社會局勢下,經濟迅速發展,雖然製造業放緩,金融及服務業卻興起,房地產業也逐漸成為新興商業活動。74 年成立的「亷政公署」也幫助推進了香港從發展中地區,蛻變成一個先進經濟體,並且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的基建也愈來愈發達,第一條海底隧道在1972 年通車,第一條地鐵路線在1975 年興建,並於79 年通車;葵涌貨櫃碼頭使香港成為日後數一數二的航運物流中心。1977 年海洋公園開幕更為「購物天堂」的香港增添了另一個遊客吸引點。
70 年代也是香港教育發展的重要年代。1971 年,香港政府開始提供六年免費小學教育,78 年擴大至初中,共九年免費教育。公會因此把之前設立的「助學金」,更名為「助書簿金」繼續資助有需要的家庭,此外更於1973 年設立「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勤奮向學的會員子女。
1978 年,公會從歷年盈餘中撥款購置觀塘一個工廠單位,公會因此不僅擁有自置會所,更有物業出租,加上有價證券及銀行存款,經濟上十分穩健。
1 9 8 0 、1 9 9 0 年代
1980 年,香港人口500 萬,雖然面臨政權回歸中國的不穩定因素,卻因為內地的經濟開放政策,帶來百業興旺,房地產價格飆升。
1980 年代的國際形勢風起雲湧。中國剛剛實施開放政策,欲重振經濟發展,卻又因89 年的天安門民運而受挫。香港則面臨政權回歸的不明朗因素。1983 年,中英就香港主權進行談判,引起香港市民對前景憂慮,觸發港元被拋售,港元出現大幅貶值,一度跌至9.6 港元兌一美元,致使市面不安,同時對香港倚重的國際貿易造成打擊。港府決定實施港元與美元掛鈎的聯繫滙率,使港元滙價穩定下來。
1987 年10 月19 日,香港股市受到紐約華爾街及其他外圍市場影響,恆生指數暴跌,經歷過一天跌幅度達到33.3% 的紀錄,是有史以來
全球股市最大單日跌幅。
自1984 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香港便見證了一股不小的移民潮,專業移民及投資移民相當流行,香港備受人才外流的衝擊。港府順勢加大投入專上教育的力度,以便彌補流失的人才,並應對經濟轉型與及新科技的興起。政府於1983 年批准香港理工學院開辦學士學位課程,在1984 年新設立的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於1986 年開始提供大學學位,香港浸會學院亦於同年開辦學位課程。同時籌辦香港第三所大學,命名為「香港科技大學」,並且繼續擴充香港工業學院,在柴灣、沙田及屯門設立新校舍。
80 年代的公會也相當活躍,舉辦各種活動,包括語文進修班、到香港本地及到外地旅行等。為加強業界溝通,86 年更開始出版半年一期的《會訊》。89 年,理事長沈本瑛先生又捐贈一本《中文字典》的版權,以補助公會的經費。在各方面努力下,公會的會員數目成倍地增長,令公會的實力也增強不少。
1990 年,香港人口550 萬。正值香港回歸前夕,一國兩制的全新意念未知如何實施。中英雙方審慎商討,各種揣測、小道消息不斷,令香港人惴惴不安。1990 年中國發佈《香港基本法》,表明香港的社會制度將於主權移交後「五十年不變」。1992 年彭定康到任香港末任總督。他在任內提出並推行他的政改方案,大大改變了原來的政制模式。
90 年代的世界相當混亂。1990 年東西德承接上一年柏林圍牆倒塌,終於實現全德統一。蘇聯則在91 年解體,各加盟共和國先後宣告獨立,車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令東歐和中亞一片哀鳴。亞洲同樣的並不安寧,先是日本由盛而衰,經濟泡沫於92 年爆破,日本國力從此一蹶不振。
西歐則乘時而起,歐盟在92 年正式成立,99 年1 月,歐元正式啓動。旨在改善國際貿易環境,減低成員國之間關稅及其他貿易障礙,拓展貿易機會並促進經濟和發展的世界貿易組織(WTO)也於95 年成立。
90 年代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年代,手機逐漸普及,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成為全球手機的龍頭大哥。藍牙技術也於99 年問世。90 年代的香港處於經濟轉型期,製造業加速外移,高科技產業卻落在後面。香港的房地產價格在1990 年起節節上升,企業忙於透過炒賣房地產賺取豐厚的利潤,忽略投資實業。政府以積極不干預為由,沒有對新型產業提供足夠扶助,由於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不足,失去產業轉型的先機。此外,由於企業憧憬香港可作為投資中國大陸的跳板,中國的國企也以香港為走向國際的前哨,所以境內外有不少公司都選擇在香港的股票市場上市,令香港的金融業繼續擴展,成為國際上主要的金融中心。但也有部分企業面對中國收回香港主權選擇將總部及上市地遷出香港,最突出的是怡和洋行遷冊新加坡及匯豐銀行搬遷總部到倫敦的舉動。
97 年7 月1 日,香港主權回歸,旋即發生97 至98 年間的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大部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港幣滙價也受到金融炒家的狙擊,香港政府雖然成功維持港元的匯價,但是香港的經濟也從高峰跌至谷底,經濟衰退一直延伸至千禧以後。
幸而香港的基建卻沒有停頓。97 年,西區海底隧道通車,98 年赤鱲角機場及機場快線啓用,為香港在廿一世紀保持國際空運中心的地位。專上教育也繼續高速發展,91 年成立了香港科技大學,93 年把三間大專分別升格為香港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及浸會大學。94 年又把五所師範學院合併為教育學院,隨後,97 年把公開進修學院升格為公開大學,99 年則把嶺南學院升格為嶺南大學。在職業教育方面,七所工業學院與兩所科技學院合併為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頓時把升學機會成倍地增加。
99 年澳門主權也順利回歸,回歸前的不寧治安,很快獲得整頓,經濟一路向好。
97 年,出版界出現了一枝奇葩。英國作家羅琳破空而出,創作出全球最暢銷的小說《哈利波特》系列。這個系列小說共七集,被翻譯成75種語言,在超過二百個國家出版。小說再被改編為八部電影,又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系列,票房收入超過77 億美元。此外這個系列又衍生了不同的相關產品,甚至主題樂園,以至作者本人也登上英國最富裕女士之列。另一齣膾炙人口的電影則是97 年的《鐵達尼號》,該片在98年第70 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11 個獎項,平了該活動有史以來獲得最多獎項電影的紀錄。
迎接香港主權回歸,公會在90 年代也不斷追求進步。在1990 年,公會聯同六個出版商會,協助香港貿易發展局於當年7 月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辦第一屆「香港書展」。書業屆同人齊心協力,年復一年舉辦「香港書展」,每年書展有超過一百萬參觀者入場,名震全球,把「香港書展」打造成香港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1993 年,公會重新檢視會務,鑑於書籍文具業在過去三十年發展迅速,會員早已超越零售範圍,遂一致同意將會名更改為「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 94 年,商會聯同六個其他出版商會和企業,共同發起和組織了「香港出版總會」。在97 年嘗試舉辦純文具業的「環球文具博覽會」,同時成立了擴會基金,並增設永遠名譽會長及副會長等名譽銜,鼓勵社會上的有心人捐助會務。1998 年,出版界列入首屆立法會的功能組別之一,商會被認可為該組別的合格團體。99 年,商會為幫助促進會員的業務,分別舉辦了香港圖書業和文具業的研討會,準備迎接千禧。
2 0 0 0 、2 0 1 0 年代
2000 年,香港人口650 萬。97 年香港主權回歸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順利實行,不少移民外國的港人,也回流香港。2000 年代也是香港學制改革的重要年代。準備多年的大學本科從三年制改為四年制,終於自2009 年從實施三年制新高中課程開始。三年後的2012,將開展第一屆四年制大學學士課程。
2000 年迎來新的一千年,也迎來了廿一世紀。令人憂心忡忡的「千年蟲」沒有作怪,科網股泡沫卻在美國爆破了!更大的爆炸卻是2001 年在美國紐約發生的911 事件。恐怖分子刧持了四架飛機,其中兩架先後撞向紐約世貿中心的兩幢大樓,第三架飛機撞向五角大樓,第四架飛機墜毀。四架飛機無人生還,世貿雙塔在兩小時內倒塌,死亡或失蹤人數達3000 人,是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外國勢力首次對美國本土造成重大傷亡的襲擊。事件中,不但人命損失,也為美國經濟帶來嚴重破壞。
禍不單行,2008 年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更嚇人的金融海嘯,引發經濟衰退。這個金融海嘯,影響廣泛,並導致多間相當大型的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例如,美國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國際集團更需依靠美國聯邦儲備局提供850 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才能避免公司因為資金周轉問題而倒閉。
影響所及,香港經濟再度遭受重創。除了經濟受創,香港還承受了2003 年非典肺炎(SARS)肆虐,各行各業,大受打擊。另一方面,因為疫情受控,而且醫學研究也率先發現這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大家對香港的醫療服務與醫學研究均增強了信心。
2000 年代,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10 年,中國從1990 年的8 家上市公司增加至2010 年的2,062 家。2001 年,中國排除萬難,終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並大力推動自身的經濟發展。
2008 年,正當全國期盼著8 月奧林匹克運動會首次在中國舉行之際,四川汶川卻在5 月發生了八級特大地震,造成七萬人死亡,三十七萬人受傷,與及二萬人失蹤的巨大破壞。全國各地及世界各國都參與了救援工作,所有行動不單迅速高效,甚至沒有影響北京的奧運。從轟動全世界的奧運會開幕儀式,一直到破紀錄的獎牌數目— 48 面金牌,名列金牌榜首位,振奮了每一個中國人,告別「東亞病夫」的稱號,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
2000 年代,商會也有不少發展。先是在00 年,理監事會為方便會員來往,積極另覓交通更加便利的會所,新舊交替順利,新會所在10 月開幕啓用。01 年,商會舉辦法律講座,解答會員在業務上碰到的法律疑難。02 年,商會理事長暨永遠名譽會長沈本瑛先生因積極推動全港閱讀風氣,對本港書籍出版貢獻良多,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商會會員與有榮焉。03 年,非典型肺炎疫症期間,商會則召開研討會,以「香港圖書業如何面對今天困境與未來方向」為主題,為業界打氣。05 年,與各商會及出版總會聯署維護版權聲明。06 年,商會理事長沈本瑛先生再獲殊榮,這次獲得由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印藝學會、香港出版學會及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協辦的「2006 年出版界傑出成就大獎」。08 年,本會在理事沈雪明博士和吳志雄先生的捐贈下,建立了商會的中文網站,以加強推廣會員的業務。
2010 年,香港人口700 萬,除了人口密度高,香港人與全球人類共同明顯感受到頻繁出現的非正常極端天氣。這是地球向人類發出嚴重預警的年代。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人類社會高度發展,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不斷排放溫室氣體,全球暖化加劇,國際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10 年至2019 年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0 年,科學家警告,不斷上升的氣溫將為2020 年及日後帶來更多極端天氣,長遠影響人類的健康和安全,甚至威脅人類的生存。
極端天氣如2017 年,南歐經歷了「特殊的熱浪」,巴爾幹半島和意大利的氣溫連續幾天保持在華氏100 度以上, 歷來罕見。美國北部大平原遭受了特別嚴重的乾旱,威脅到啤酒製造業,事後證明竟然是一場損失十億美元的災難。
2018 年7 月,日本經歷了幾十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水災,造成超過200 人死亡,多處雨量破紀錄。水災過後不久,又遇上反常的酷熱天氣,東京都內史上首次達到攝氏40 度以上。英國乾旱,部分地區連續48 日沒有雨水,全國錄得的雨量是平時預計的20%,英格蘭南部更只是平時的6%。北歐的瑞典同樣面對酷熱乾旱天氣,並發生一場當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火。這些地區本來不常有山火,但全球熱浪讓這些地區更加脆弱。中國7 月特別多雨水,北京7 月中旬在48 小時內下了全年六分之一的雨量,被媒體稱為「全國暴雨中心」,全國多處地方大暴雨,造成交通中斷、人員被困、農田被淹和房屋積水。上海則受到颱風暴雨雙警報影響,超過19 萬人疏散,當時部分地區風力達10 級,雨量有300 毫米。
2019 年,極端天氣造成的天災及破壞更愈趨頻繁。歐洲在6 月和7月遭兩場嚴重熱浪侵襲,法國錄得破紀錄的攝氏46 度,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的溫度亦創新高。至於受山火困擾的澳洲,早一年的夏天平均氣溫打破紀錄,山火從19 年9 月延續至20 年1 月及2 月有連續大雨,才告舒緩。山火共燒毀5,900 多棟建築物,34 人死亡,全國超過10億隻動物因持續不斷的大火而喪生。
香港天氣亦反常地忽冷忽熱,近年冬夏氣溫多次破紀錄等等,都可能在幾十年內變成常態。2018 年的颱風「山竹」在各區造成嚴重破壞,令人記憶猶新。重災區杏花邨、沙田城門河一帶及將軍澳南海濱,水浸情況嚴重,當局收到近1.5 萬宗塌樹報告,猶幸不少居民,包括小朋友在內,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自組清潔隊收拾災場,清理垃圾雜物,加快恢復正常生活。
2010 年代,也是中國經濟飛躍發展的年代,2010 年中國GDP 總量超過日本,中國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稱為超級大國。2017 年中國遇上與美國的貿易戰,經濟成長逐漸放緩,2018 年經濟成長率為6.6%,保持中高速增長,卻是三十年來最低的增長率。到了2019 年,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並且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2020年初因2019 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為自從1992 年開始定期公佈GDP 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
在國際上,中國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提倡所有國家和民族,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全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在舉措上,2013 年,中國政府倡議共建「一帶一路」,加強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同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又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银行」,簡稱亞投行,旨在促進亞洲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進程。2016 年1 月,亞投行在北京舉行開業儀式,創始成員國共有57 個,完全衝破了美國的阻撓,導致美國的威信嚴重減損。到了2019 年,亞投行成員國已經增加到100 個,取得極大成功。
當代的香港,雖然經濟在走出金融海嘯後有所增長,但香港人同時面對社會貧富懸殊加劇、年輕一代上流困難、持續通漲、地產霸權、樓價高企、政制爭議等嚴峻的社會問題,促使不少大型社會運動產生,並且出現2019 年以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為名的暴亂行動。由於發現有國外勢力參與,影響國家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大會決定不再等待香港政府按基本法23 條立法,改由中央頒佈香港區國家安全法。該議案通過及公佈後,香港股市與樓價平穩,可以預見香港的社會秩序與國家安全將會改善,香港政府也可以更有作為,提升港人的福祉。
商會在2010 年代更加活躍,除積極開拓徵添新會員外,更經常收集會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有關機構反映,以維護會員利益。遇到嚴重災難如10 年的青海地震時,也更有能力參與賑災活動,發揚大愛精神。
2012 年,商會副會長聯合出版集團的吳靜怡女士獲選為六十四屆會長,是商會自80 年代以來首次更換會長。原會長沈本瑛先生服務商會30 多年,終於可以放下重擔,圓滿交棒。
香港近年在很多方面都趨向政治化,商會因此亦關注社會事務,積極為業界發聲。例如2014 年發生佔中事件,商會便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明確表達業界的關注和立場。商會既支持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也多次向文化及出版界功能組別議員反映業界的困難和意見,促請政府和社會關注。
2016 年,商會正式加入「亞太文具協會聯盟」,加強放眼世界。數年間,商會已經組織會員到過廣州、深圳、佛山、義烏、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地交流訪問;與廣州文具訂貨會、台灣圖書出版及文教用品兩大公會、中圖深圳公司、馬來西亞文具書業聯合總會、新加坡書業文具商公會、韓國展覽業振興會、泰國文具辦公儀器公會等同業,見面座談,增進業務溝通和友誼。
2018 年,商會永遠名譽顧問植文通先生榮獲「亞洲太平洋皇冠金獎」之「個人終身成就卓越獎」,為香港同業增光。
2019 年10 月,商會成功在香港主辦「第十三屆亞太文具協會聯盟年會」及「亞太文化創意產業高峰論壇」。年會得到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支持機構,更加捐出五萬港元贊助活動。高峰論壇以「百年機遇,共建共享」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行業領袖,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探討如何把握機遇,同謀發展、共享繁榮。來自亞太區國家和地區的21 個亞太文具協會聯盟成員代表以及香港同業逾300人出席了相關活動。11 月,因應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騷亂,對業界營運造成嚴重衝擊,商會召開了一次業界座談會,集思廣益,探討如何團結互助,走出困境,並將業界聲音向特區政府作出反映。
2020 年,商會在應對「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的逆境中,群策群力籌辦商會一百周年華誕慶典,為商會踏入第二個百年而努力。
回顧與展望
百年回顧,驚覺災難處處,危機重重,不禁想到我們的確十分幸運。雖有天災人禍,卻不至影響溫飽;既沒有受到戰火的蹂躪,更目睹近四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夏子孫在這四十年來,可以專心奮鬥,脫貧創富,復興中華,進而可以努力為普天下人民,謀求更美好的生活。
曾經,我們雄據東方,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曾經,我們傲慢怠惰,以為捨我其誰;
曾經,我們閉關鎖國,以為眼不見為淨;
曾經,我們垂頭嘆息,以為從此低人一等。
今天,我們檢視當下,建立自己的信念;
今天,我們奮發圖強,建立美好中國;
今天,我們團結世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今天,我們迎難而上,建立和平共融的天下。
共勉之。